孩子班主任是個90后,作為家長的你會有怎樣的感受?
擔心新教師經驗不足?不信任新教師的教學能力?
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慮。
那么,面對家長的質疑與不理解,新教師應該怎么辦?
漯河市臨潁縣南街學校教師胡聰洋說,每一個新教師都會經歷家長的質疑,這時候,新教師要做的是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,用愛贏得學生的心,用實際行動贏得家長的尊敬。
和學生做朋友,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
和大多數剛剛進入職場的新老師一樣,胡冰洋也曾有過彷徨。
在她看來,從學生到老師,從學校到職場,這種轉變實在太快,以至于她都來不及準備。
但很快,這種“不適”在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氛圍中消去。
然而,舊的問題剛忙完,新的問題就又接踵而至。
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?面對老教師拋出的這一問題,胡冰洋陷入了沉思。
“是啊,學生是學習的主體,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,學生才樂學、愿學。”這句話在胡冰洋的腦海里不斷重復。
道理誰都知道,可是具體該怎么做呢?
看書、上網查找資料、請教單位老教師......彼時,胡冰洋一直在尋求解決的方案。
正當她不知所措的時候,家人的一句話讓她找到了方向。
“年輕人能夠很快和學生成為朋友,成為朋友后才能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,才能夠‘對癥下藥’。”
對于這句話,胡冰洋覺得很有道理,于是,她開始有計劃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。
課前,她給孩子們準備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,讓他們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。
課中,她改變以往“填鴨式”的課堂教學,通過設置問題,引導學生主動思考,主動質疑,積極發言。
課后,她積極和學生談話交流,以“朋友”身份獲得學生對課堂的反饋。
就這樣,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言,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向胡冰洋分享上課的感受。
而胡冰洋也越來越懂得學生們的想法,也為學生們“量身定做”了一堂堂簡單、有趣的語文課。
和家長做朋友,讓孩子更好的成長
因為擔心解答不了家長的疑問,很多新教師都害怕與家長打交道。
起初,胡冰洋也有過這樣的擔憂。
但是后來,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,胡冰洋發現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校的共同努力。
于是,她嘗試著轉變,而這一轉變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念。
去年,胡冰洋的班內有一個女生,學習非常好,但是在一次考試中,因為沒有發揮好,導致她的成績和之前有較大的差距。
胡冰洋注意到了孩子成績的變化,于是便找來女生問其原因,但是還沒等胡冰洋開口,女生便哭了起來。
見狀,胡冰洋趕快安慰女生,但是越安慰,女生哭地越厲害。
“害怕媽媽回去批評我。”女生一邊說一邊哭。
“不會的,老師給媽媽說,不讓她批評你。”胡冰洋回答。
聽到這兒,女生的哭聲小了很多。
在安排女生回班后,胡冰洋立馬給女生媽媽打去了電話。
“這次考試沒考好,我已經在學校找孩子溝通過了,回家之后不要批評孩子,多鼓勵鼓勵她,我相信這個孩子是有潛力的,下次一定會考的很好。”電話中,胡冰洋仔細地叮囑。
而正是因為這通電話,女生媽媽不僅沒有批評女生,還肯定了女生的努力,讓女生信心倍增。
“之后我發現這段時間這個孩子非常的努力,上課也非常認真,作業也完成的很好,后來的考試成績也非常穩定,非常好。”胡冰洋介紹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