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5日,由河南省科協、河南省商務廳、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主辦的“2019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協同創新論壇”在鄭州開幕。
“河南發展現代物流業具有優越區位交通條件、雄厚產業基礎、廣闊市場空間、良好政策環境和重大戰略平臺支撐。”河南科協黨組書記、主席曹奎在致辭中表示。
曹奎說,特別是隨著產業轉型、消費升級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,冷鏈物流、快遞物流、電商物流成為河南最具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。
會議現場(主辦方供圖)
多式聯運推動鄭州從區域樞紐向國際樞紐發展
多式聯運是指由列車、航空等兩種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銜接、轉運而共同完成的運輸過程的統稱。多式聯運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方向,是一個地區物流實力的重要體現。
河南省將物流業發展確定為“十三五”服務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。為此出臺的《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(2018—2020年)》,確立了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、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的戰略定位。
河南對鄭州的發展定位是,以“空中絲綢之中”戰略為引領,以航空物流樞紐打造為核心,通過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業,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反哺航空經濟,形成了物流與交通、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的“鄭州模式”。
近年來,全省物流業基礎設施加快建設、物流平臺不斷完善、骨干企業茁壯成長、產業發展態勢良好,成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。
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金真認為,全球化正在進入超級全球化階段,世界互聯的超級版圖正在形成。在這張超級版圖上,超級城市群是一連串基礎設施最便利、供應鏈網絡最發達的全球地理節點,它吸引著全球的資金、資源、人才、技術等。而鄭州只有將自身融入超級城市群,才是獲得繁榮的唯一方法。
“ 好在鄭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。2019年9月,鄭州獲批成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,這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首批公布的唯一一個空港型物流樞紐。”金真說,鄭州要重點打造“空鐵聯運”,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疊加,正推動鄭州從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,然后再向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。
市場需要更“全能”的物流人才
物流業是融合運輸、倉儲、貨代、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,當前已經從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,逐步向引領發展的戰略性、先導性產業轉變。
物流行業的發展,離不開人才的支持。多位專家認為,物流行業后備人才的缺失直接制約著行業的未來發展。
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黨委書記、鄭州市冷鏈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于曉勝稱,這幾年,國家從教育上對物流行業明顯傾斜。
事實上,河南省的物流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足以創造足夠多的就業崗位。據河南省商務廳數據,2018年河南省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3萬億元,增長9%。冷鏈物流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,冷庫總容量800萬立方米,冷藏車保有量超1萬輛,10家企業入選全國冷鏈百強??爝f物流發展迅猛,去年快遞業務量15.3億件,居全國第9位,中部地區第1位。
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閻洪稱,物流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,但物流的服務在不斷更新,物流的經營模式在不斷創新。這就要求物流人才要有全球化的視野,要會英語,懂法律,要掌握信息技術,要有創新能力、規劃能力和持續學習的能力。
“古代的鏢局就是最早的物流。”閻洪說,鏢局看似跟哪個行業都不沾邊,但事實上,鏢局的人需要了解各個行業。因為需要知道客戶是干什么的,學會跟各方人馬打交道?,F代物流也一樣,物流人其實是“雜家”。
物流要想高質量發展,必須分工合作
物流行業如何進行高質量發展?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稱,物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,需要兩條線:一個是技術,一個是分工協作。
時至今日,支持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是就是信息化和互聯網。無論是機械、化學、生物還是醫學等門類,信息化技術在改造著社會的分工協作方式。物流行業也一樣,多位專家認為,物流行業面臨著更為智能的技術應用與分工合作。
如果說上一個階段的物流信息平臺,是以信息化、互聯網為基礎支撐的,那么下一個平臺會是什么樣的?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認為,接下來,物流業可能將面臨大數據基礎上的智能化技術普遍應用。
“新的物流平臺可能不止這一個要素,如果從中外物流的對比來看,普及集裝單元也有可能是下一個平臺型的技術。從物流角度來看,集中單元化是一個降低交易成本的非常基礎的一個技術。”戴定一認為,任何產業分工協作越廣泛越深入,其交易成本越低,經濟學上已經證明了分工的廣度跟深度跟交易成本成反比。
戴定一說,現在的物流信息平臺有有兩大缺陷:一個是數據不夠真實,二是利益很難鏈接。但是數據沒有絕對的真實,當合作的各方達成一致共識時,就是真實。真實只是一個方法論,是為協作服務的,當協作沒法完成時,絕對的真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。
對于戴定一的這個說法,閻洪認為,物流業最大的資產是誠信。“為什么人們會覺得目前很多數據不真實,這是因為物流行業的誠信文化不夠深”。
來源:河南商報
見習編輯 張惟一 吳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