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通訊員 王晨光 朱命瑩 文/圖
12月12日,在長垣市趙堤鎮李家村的宇達制衣扶貧車間,10余名女工操作著縫紉機,頭也不抬地忙碌著。
“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,這比啥補貼都好!”劉翠紅是本村的貧困戶,也是這里的一名工人。她的丈夫在外打工,公公患有癌癥,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學。“以前家里開銷大,還離不開我照顧,真是發愁得很。”劉翠紅說,自從來扶貧車間工作,每個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額工資,且上班時間靈活,還可以照顧家人。
這樣一個扶貧車間,還是駐村第一書記趙鵬“爭”來的。2017年,宇達制衣已在臨村建設了一個車間,計劃中并沒有李家村。但趙鵬和村干部追上宇達公司負責人主動匯報村情,提出建車間設想,最終使該公司負責人定下在李家村建車間決心。
扶貧車間建設涉及場地選擇、管線安裝、人員招聘等事務,在趙鵬和村干部努力下,扶貧車間三天時間即投入使用,一周完成培訓,當月出產品。現在車間擁有電動縫紉機20臺,本村工人22余人。